被面试官拷问三个小时,应届博士无缘 DeepSeek

据媒体报道,应聘者刘哲回忆起去年5月参加DeepSeek线上面试的经历。那时,面试官连续3小时的高强度提问让他倍感压力。尽管他作为211、985高校的应届博士生,在校期间已崭露头角,但面对那些深入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,他仍感到不小的难度。

“最开始有一个coding(编程)环节,会根据应聘者的专业出题,测试结果将决定应聘者是否能进入面试环节。面试持续3小时,由两位面试官分别进行,每位面试官负责1.5小时。其中一位面试官会深入考察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,连续提问1.5小时,据说所有应聘者都会被问到相同的题目,以便于他们进行比较和排名。接下来的1.5小时则是针对项目经验的讨论,他们特别关注应聘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思考方式。”据刘哲所述,面试由HR主持,两位面试官都很年轻,不超过30岁,整个面试过程体验良好,能够感受到团队充满青春活力。

“在我所经历过的互联网公司中,DeepSeek是唯一一家会根据应聘者的专业背景量身定制编程题目的公司。”回顾面试经历,刘哲这样描述。在刘哲看来,DeepSeek的崛起似乎是必然的。他透露,应聘者普遍来自清华、北大等顶尖学府,面试过程严谨且要求高,当时招聘并未设定人数上限,明显感受到公司旨在网络顶尖智慧人才,只招收天才级别的精英。

网络上也有人在分享面试DeepSeek的经历时表示遇到了出乎意料的问题。例如,面对“DPO为什么用KL散度,不用交叉熵?机器学习中什么时候必须用KL散度,什么时候必须用交叉熵,什么时候两者可互换”这样的问题,有网友不禁感叹:“这还是我能理解的中文吗?”

据知情人透露,有朋友曾参与DeepSeek的面试,并直接与创始人对话。总体感受是,公司充满愿景,洋溢着理想主义精神,研究氛围优于高校实验室,非常适合对AI充满热情的研究人员。

另外,一些参加过DeepSeek面试的人表示,公司不设KPI考核,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,每位核心算法人员都能直接与梁文峰探讨问题,不太像传统公司,更像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岩猫星空网 » 被面试官拷问三个小时,应届博士无缘 DeepSeek